循環系統:從製造業到用戶體驗

將消費端納入整體思考,形成 C2M 模式,從破碎化的消費端到規格化的製造端,實踐循環性的系統思考。Pixabay。圖片來源:Digitimes

CircuPlus 共同創辦人與執行長/黃暐程

在前一篇「世界趨勢浪潮:循環經濟與資料經濟跨界交乘」,筆者提到 2 個重要的觀點。一,線性經濟與循環經濟的差異:從製造到使用,如何重新看待資源的最佳利用;二,資料經濟:以網際網路為基礎的工業革命,虛實整合帶來經濟改變,資通訊科技與實體製造交互融合。白話來說,就像武俠小說中的主角們一樣,要練就一番高強武藝,必得修其心法「內功」練其招式「外功」,在這裡,內功就是「循環」的思維,外功就是資通訊科技(ICT)的技術,兩者合一才能將絕世武功發揮淋漓。

在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第 12 項「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」(Ensure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patterns),強調朝向永續發展的目標需要消費及生產兩端共同負責任,直白地說,就是沒有局外人,你我他都是循環系統中的重要一份子。

從生產製造端來看,現在製造業最夯的話題跟趨勢是「工業 4.0」、「智慧製造」等專業名詞,這到底代表什麼意思呢?雖然工業 4.0 有著產品全生命週期管理及基於客製化需求生產的理想,大多數人對此的認知,可能還是以物聯網(IoT)、大數據(big data)、雲端運算等 ICT 技術來提升良率、稼動率或產能利用率,即使透過科技進行虛實整合,但仍侷限在製造端的線性思考,少了消費者的角色在裡頭。為了降低製造成本而導入科技,製造出來的產品依舊需仰賴行銷管道,硬塞給消費端。

那消費端真的需要這些產品嗎?為何製造端極少納入消費端的考量呢?就目前的線性製造思維,兩端相距遙遠,一端負責生產製造,一端負責使用丟棄,且消費端的訊息十分破碎,對於追求大量且規格化製造的另一端來說,很難理解及掌握消費端的用戶體驗,自然無法實踐循環性的系統思考。

舉個例子,曾經問過一位食品設備製造商的老闆,每年製造出這麼多的設備,知道客戶買回去後,到底有沒有持續使用設備呢?答案是無法得知。因此為了增加營收,每年都要找新客戶及製造更多的設備,並與同業進行價格競爭,陷入線性經濟迷思中。

那麼該如何從破碎化的消費端到規格化的製造端呢?將內功心法與外功招式一併思考,可以找到一些脈絡。一樣是討論工業 4.0 及智慧製造,將消費端納入整體思考,便形成顧客對工廠模式(Customer to Manufactory;C2M),此模式以用戶為中心,ICT 為工具,透過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思維,將用戶需求直接反饋到工廠,省去中間管道,實現按需求進行客製生產的過程,進而降低製造庫存及倉儲運送等資源浪費。

舉個知名 C2M 的例子,青島酷特智能打造全球高階客製化服務平台,提供消費者客製化西裝的製造服務,但製造的過程卻十分科技化,透過電子商務平台載入用戶專屬個人西裝尺寸版型,並將數以萬計的資料回饋工廠產線並製造,打造出近乎零邊料及零庫存的資源最佳利用,這便是導入用戶思維,從線性的製造業到製造服務業。

另一個例子就在百年汽車產業發生,面對高度競爭及產業轉型的壓力下,BMW、奧迪(Audi)等車廠也引入同樣的思維,提供客戶個人化的製造服務,根據各自喜好需求挑選配置內容。除了 C2M 外,專屬製造過程的數據也會被記錄保留,提供後續保養維修使用,從量產工廠走向基於用戶體驗所驅動的製造服務思維。

就此,生產與消費開始產生關聯,從破碎化的消費端到製造端,啟動循環經濟的開端!

本文獲作者授權刊登,全文轉載自 DIGITIM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