循環筆記#010:眾力發電時代:全民發電、共享綠能

講題:眾力發電時代:全民發電、共享綠能

講師:陳惠萍,綠點能創股份有限公司(陽光伏特家)共同創辦人

圖/文: F.C. Wei

日期:2019/09/11

心得筆記


本沙龍旨在分享陽光伏特家的品牌故事,從創業動機、心路歷程到目前專案達到的社會成就。

  • 早期台灣太陽光電的困境:台灣的太陽能技術非常強大,經常外銷至國外。但台灣在地卻沒有應用市場。2009年在太陽光電獎勵政策推動之下,開始有越來越多人使用太陽能發電。但仍有95%是企業為主,僅有5%是由一般民眾裝設太陽能設備。主要原因是架設太陽能設備經濟門檻偏高,一般民眾難以負擔。
  • 初期太陽能使用者的困難

1.台電早期尚未有因應太陽光電等的服務項目及部門

2.單向電表:過往台電只是單純"輸出電力"至民眾,無論是使用或產生電力,數值都會一直累加。導致在產生電力的同時,反而需花費更多的「電費」。在初期使用者反應狀況之後,才開始有了「雙向電表」的產生。

  • 台灣太陽光電的領先使用者類型:
  1. 環保理念者:對於世界潮流、環境議題具有高敏感度
  2. 實用型使用者:連結再生能源獨立發電用途
  3. 市場先驅者:預期能在其中獲益
  • 綠能發展的在地創新與民間參與: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重創屏東,在這樣的契機之下,屏東民眾參與「養水種店計畫」。由政府或業者跟地主租地,架設太陽能設備期望透過科技產業,帶動國土復育及產業轉型。同時也納入更多當地的民眾參與轉型,雇用民眾協助維護設備等工作,創建了當地獨特的清洗維護方式。
  • 太陽能是門好生意,但民眾難以參與:在民眾住宅屋頂架設太陽能設備需花費約一百萬。台電優惠電價收購20年,一年可收益200萬,年報酬率6-8%。在這樣的條件之下,民眾參與最大的痛點是1.一百萬的成本過高2.居住的住宅無法讓個人使用屋頂架設太陽能設備。
  • 看見問題;提出解方:以群募平台搭建全民參與的橋樑。提供多元的參與模式:出資人、屋頂人、捐款人。讓民眾能夠以適合自己的方式,簡單地在環境行動中找到經濟價值。
  • 綠益共享:與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合作,共投資30塊太陽能板,公同倡議再生能源。利用太陽能收益持續支持基金會的運作。
  • 綠能公益:一個創新的捐款模式,結合企業跟大眾的力量,為弱勢團體建置太陽光電系統,搭配再生能源政策將電力售給台電,創造出可持續20年的捐款效益。(優惠電價20年,愛心放大1.6-1.8倍)
  • 未來伏特家即將成為綠能受電業者,期望能夠讓家家戶戶都能使用綠電